日志样式

大数据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转型研究

[摘 要]目前,企业集团改革正迈向深水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国际化、综合化成为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财务理念、管理方式、财务人员急需转型升级以适应企业发展变化。文章通过研究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提出会计核算由半手工状态向全自动化转型,财务事后分析向事中成本控制转型,资金集中管理向产融结合转型,全面预算管理向提供前瞻性的战略决策转型,财务人员由财务专才向业务全才转型的财务转型方向。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大数据;
  一、企业集团的重要地位及发展趋势
  企业集团是以集团总部或母公司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并以产品、技术、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联结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主要推手,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主体,企业集团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 ,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就是各国大企业、大公司之间的竞争,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是增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需要。
  当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恐慌之时,却给中国企业反思与自我调节的机遇,以央企为龙头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率先尝试经营方式改革。一是跨国界拓展。鞍钢早在2007年就提出与全球顶级公司一起“登山”战略,在近几年钢铁行业处于低迷期,鞍钢却逆势而上,海外企业、机构分布于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拥有海外资产近90亿元。二是跨行业并购。2000年以前,TCL集团仅仅是生产冰箱彩电的单一类家电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TCL改制构建多媒体、通讯、家电、部品四大产业集团。集团治理向投资控股型管理模式转变后又将触角伸到金融投资业、房地产、物流与服务业务,最终形成跨行业的多元化大型产业集团。三是跨体制混合。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确立主要基于公司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和大股东的改制。国有股东、民营资本还有境外资本,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成以市场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形成股权相对分散、股东相互制衡、利益共生共赢的格局。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让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21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2012年实现利税超过120亿元,位居全球工程机械第六强,国有股现金分红累计超过12亿元,极大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地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带动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财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企业集团跨地域、跨行业、多元化、混合制的发展给企业注入强大的活力,同时,复杂的环境无疑也加大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难度。大多数集团企业子公司数量快速增加,管理层级不断延长,业务范围日益扩大,人员素质千差万别,造成财务管理面临着业务数据分散、信息流转速度慢、核算报告层次多、数据质量难保证、财务信息共享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核算难度大,财务基础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核算企业少则几十家,多达上百家;核算级次多,层层合并少则四级,多达八级;行业布局涉及制造业、金融业、房产业等各行各业,企业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向多元化、产融结合扩张,更是加大核算复杂性;地域分布更是遍及南北各省,世界各地;偏远地区财务人员流动性强、素质低,核算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业财不对接、客户不共享,难以实现实时的财务监督。大多数企业集团业务系统各自为阵,未与财务信息系统相互融合,造成各企业收入成本确认结转滞后、实物资产账实对应关系不清,致使集团总部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控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财务监督管理作用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客户资源共享渠道,客户信用管理评价难以进行,充分利用客户资源实现业务互联互通、做大做强也难以实现;三是,数据关联度不强、有效利用程度低。成本控制及决策支持苦于数据的散乱与缺失,财务分析不能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各财务数据分析仍停留在就财务数据论数据,进行简单的财务指标计算,未能有效地细化计算出每一个环节的作业成本,更未能从各种相关数据中寻找规律,发现商机,提供前瞻性的业务决策支持。
  信息内容不对称、信息录入不准确、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挖掘深度浅、信息关联度不强的数据管理现状,使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深入改革中陷入被动。现代企业中,业务洞察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决策所依赖的不再是传统的经验,而是“掷地有声”的数据支持;数据不再是回顾性信息,更重要的是获取前瞻性信息。不能从价值角度对前台业务事前预测,那么财务体系就不能真正参与集团经营整个流程中,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财务管理被边缘化的境况。
  三、“大数据”时代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转型提供支持
  对于“大数据”,麦肯锡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一文认为: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大数据更看重的是“快速从各类数据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国内的研究认为,大数据实际上是从海量数据(资料)有效利用的角度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的综合,是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地理优势将淡化,各种国家和地区性的保护措施也在逐步取消,一项专利会很快地被模仿、复制、推广,创新将越来越难。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广泛推行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法,使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运营,通过基于数据的优化和对接,挖掘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中的潜在价值。未来,大数据可能使决策制定过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数据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势必将掀起一场商业模式和管理决策上的深刻变革,其影响力将渗入企业的每个细节。大数据时代,管理者需要为各部门的决策人员提供合适的数据和懂得相关技术的专家,利用大数据平台,企业能够验证假设、分析结果以指导投资决策及运作改变,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要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核心在于数据。财务数据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经济事项进行的系统性记录,反映和支撑着企业资金及业务的正常运转。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财务信息的充分挖掘,能够有效改进财务管理,压缩资金成本,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中间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实现了业务流程、会计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的集成,提高了整个企业的信息共享性,为其迈进大数据时代扫清障碍。但大多数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尚存诸多突出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契机,增强对于海量数据的建立与运用,将推动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管理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正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要素,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生产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企业集团财务转型的方向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属性的要求使财务管理在公司决策数据化的管理机制转型中转危为机,而企业集团天然拥有的海量数据又为财务管理转型打下基础,大数据的出现将颠覆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一些原本不属于传统财务的范畴会进入转型后“大财务”视野,财务管理能从更高的层面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具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管理建议,改善组织运营、增加企业价值。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主要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会计核算由半手工状态向全自动化转型。搭建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紧密结合的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制度、统一流程,统一数据收集方式,利用射频、扫描等技术实现业务数据实时录入,财务通过固化核算流程,编制与业务对接的会计分录及财务报告模板,建立业务财务映射关系,系统自动实时生成标准化会计凭证和财务报告。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简单的基础性数据收集录入与固定模式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建立和维护核算分录、报告模板与新业务产生的衔接工作,这样在大大提高核算效率与数据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对一线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
  第二,财务事后分析向事中成本控制转型。商业环境的变化要求传统成本管理转向以顾客为导向、着眼于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管理,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变;从成本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从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全成本管理转变;从静态成本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作业成本法以其对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其复杂的操作使得很多管理者望而却步。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确定成本动因,准确计算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作业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从基于结果的分析向基于过程的挖掘转变。财务人员不再局限于事后反映、分析和监督,可以及时采集与生产制造成本相关的各种类型数据,通过成本控制系统, ,准确汇集分配成本,分析生产费用构成因素,区分不同产品的利润贡献差异进行全方位比较,实现在线过程控制与业务活动绩效评价。
  第三,资金集中管理向产融结合转型。传统财务管理的重点在资金管理, 北京婚外情调查,主要控制手段是资金集中,主要融资渠道是向银行借贷。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金融新业态、产业新业态的出现,资金管理不仅仅是资金的集中归集调配,而更多地表现为不同层次的产融结合。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资本结构改善,利用产权交易市场盘活存量股权,利用资金市场直接融资,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业务拓展,利用业务支付时间差取得沉淀资金,单一的资金集中管理朝着产业经营、资本运营、资产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深入融合方向发展。
  第四,全面预算管理向提供前瞻性的战略决策转型。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战略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但通常财务扮演的是战略执行的角色。战略分析受制于客观信息量少不全的影响,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经营环境分析难以用数据说话,更多的是经验判断。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广泛获取数据为产品制造服务;提供智能决策和验证;实现广泛、实时的用户定制;提高人、财、物资源的分配和协调能力,促进降本增效、管理创新。财务因其专业特性,对于行业背景分析、企业竞争能力估计、企业隐性资产评估、产品价值分析与自身财务状况分析都在掌控之中。通过知己知彼的分析,能够提供更具理性的战略决策建议,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将战略决策目标分解,在预算执行控制中分析偏差,纠正偏差,并评估对一下期战略规划的影响,从而达到闭环管理,让企业经营决策更智慧,更有前瞻性。
  第五,财务人员由财务专才向业务全才转型。大数据时代改变企业发展模式,要求财务人员超越财务思维,从业务的角度思考财务问题,如创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时利润核算与管理;超越财务职责范围,通过统筹、引导、规范等方式,影响业务行为,发挥财务专业价值;以数据说话,善于通过数据分析,实事求是, ,引导决策者关注本质,做出正确决策;总结归类工作内容及流程,将重复的问题标准化、标准的问题信息化、推动管理与IT结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财务人员不再是仅仅满足核算反映、财务监督等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具备超越财务的战略全局观,组织流程规划设计能力,分析业务理解洞察力以及IT系统构架与建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2012.
  [作者简介]何雪梅,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