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视野下的婚外情研究
[摘要]在提倡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中年人婚外情的状况比较严重,原因也相对复杂,引发的离婚率、青少年犯罪率、腐败现象及刑事犯罪等社会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文章从道德、法律、政策等社会管理视角探讨了抑制婚外情的方式、方法及对策,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家庭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婚外情;和谐社会;和谐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18—04
婚外情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异性产生的爱恋之情,包括婚外恋和婚外性,亦称“小三”现象,是一种畸形的恋情,是影响社会和谐及家庭稳定的“蛀虫”。近年来,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对这种既不道德也不合法的“小三”现象的谴责与追究明显弱化,而引发的婚姻瓦解、家庭破裂、腐败乃至刑事犯罪等问题却直接构成了社会不和谐的音符,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婚外情现象,对于加强道德建设,落实政策法规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国民良好的生活作风,共建共享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婚外情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走在前面且成效显著,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针对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的矛盾与问题,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规范和行政管理手段,人们在感受“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同时,不少家庭却在经受“温饱思淫欲”的挑战与考验。因此,当今的婚外情现状与其他社会矛盾一样,亟待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婚外情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跨入了中产或资产阶层的强势中年人,爱情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陷入了婚外情、婚外恋的沼泽,其感情面临的诱惑和婚姻面临的挑战均属史无前例。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婚恋现象研究的著名作家柯云路向记者表示:“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男人没有婚外恋的可能都是少数了。”2007年,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杨晓林一共承接了80桩案件,涉及离婚的案子达到60桩,35—45岁上下的人几乎占了3/4。其中,婚外情成为重要的离婚诱因。曾经好好爱过的60后70后这一代人,当房子、孩子、位子、车子等一切奋斗目标有了眉目之后,面对日渐平淡的感情、家庭和新的诱惑却无所适从,因婚外情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挣扎之中。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然对此没有足够的准备而显得无能为力,值得创新社会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们的重视与反思。
在婚外情泛滥的今天,“落马”的官员大都有一项“生活腐化”的指控。目前,少数干部官员将工作式喝酒、游玩式考察及婚外情当成了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感染于酒桌上的“性文化”与“酒文化”,奉行及时享乐的人生哲学,内在的理想信仰与道德品质总有一天会让位于畸形心态和外在的腐化行为。中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组长、原中纪委常委祁培文2009年7月在东莞作“三纪”教育报告时指出,“在中纪委查处的大案中,95%以上都有女人的问题”。现行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主要负责人巫昌祯教授调查发现,官员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系,被查处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因此,将官员私生活纳入反腐败斗争体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之举。
(二)改革开放以来婚外情现象蔓延的原因分析
1 封建历史文化的影响
婚外情古已有之,并不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在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下,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文化的熏陶下,婚姻与爱情是严重脱节的。因此,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对婚外情现象是持认可与赞成态度,那些背叛或逃离没有自主、缺乏感情的包办式婚姻而追求纯真的爱情,自然就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与支持。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皇帝个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三千及“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影响下,过去的“一夫一妻多妾”的腐朽思想今天又沉渣泛起。因此,当今出现的“一夫一妻多情人”、“小三”和“二奶”等现象,可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中找到其历史渊源。
2 社会开放及时代变迁
婚外情现象之所以在当代社会恣意盛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及文化观念变化有极大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再一次论证了“饱暖思淫欲”的古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交通通讯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方式增多,交往的范围扩大,人员的互动在取得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为婚外情提供了滋生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也是促生“婚外情”的主要原因,西方文化所倡导的性自由、性解放,不少人都想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个性发展寻求自由的空间。此外,当今社会,就业与竞争形势之严峻史无前例,加上某些行业的性别歧视,一些女大学生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消极观念。吉林省妇联在大学校园针对女大学生做“二奶”的现象进行了一次是否反对包“二奶”现象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40%的大学生很支持周末“二奶”的现象。社会转型确实带来了家庭伦理关系的显著变化,人们对原有的家庭道德规范一再被逾越表现出越来越宽容的态度。调查显示,当丈夫不忠时,选择不离婚者达68.2%,比例高达近7成;坚决表示要离婚的仅占26.3%。一个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面对婚姻家庭的非道德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对此麻木不仁,拒绝对婚外情进行道德判断,“道德法庭”在婚外情现象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
3 畸形的攀比心理
人们之所以喜欢婚外情,除了人类原始的冲动之外,也在于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畸形的攀比心理。“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句家喻户晓的玩笑话,却道出了不少人的真实心态。有钱有权人的生活腐化已是公开的“秘密”,当今不少人对各自的“情人”彼此心照不宣,带其参加公共活动,焉然把婚外情当成荣耀、本事和能耐的象征。这种畸形的攀比心理,如果任其在社会或官场上泛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还会损伤党和政府的威信,离散党群关系,打击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甚至会败坏整个中华文化,糜烂整个社会健康的肌体。
4 人性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人都具有动物性的一面,从本性上来说,谁都有博爱、纵欲和出轨的潜质。尽管现实中很多男人因出轨而造成了悲剧,重者家破人亡,轻者妻离子散。然而出轨仍然是某些人戒不掉的瘾,之所以有人容易出轨,有的为了寻求新奇刺激,包括性刺激和情感刺激;有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魅力,自抬身价;有的确实抱有浪漫幻想之心态,幻想一段浪漫的爱情经历,暂时逃离不幸的婚姻;有的人为达到个人经济上或政治上的目的,主动勾引有利于自己的异性,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婚外情人;也有一些人,由于个人的学识和修养不到位,判断能力差,被人利用,误入歧途而成为婚外情的牺牲品。总之,婚外情应该是个人修养不良的结果,平时不注重个人修养,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表现在婚姻关系上就不负责任,追求自我满足。
二、婚外情引发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分析
(一)导致离婚率的提高和家庭破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意味着家庭的不稳, ,家庭不稳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因此,离婚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上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而主因就是婚外情。夫妻是否有感情是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的关键,而婚外情的出现,不仅直接破坏了夫妻感情,伤害配偶,甚至直接导致家庭破裂。
(二)影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
因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婚外情处在隐性状态时,夫妻之间的冷漠、疏远、互不信任等会使孩子变得烦躁、郁闷、冷酷、自私。同时,家庭失和而导致的摩擦和矛盾往往成为孩子厌学、逃学、打架斗殴等错误行为的主要原因。二是当婚外情处于显性状态时,夫妻之间因闹离婚而家无宁日,不仅对孩子的身心直接构成伤害,而且对孩子今后的行为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很多孩子走上邪路往往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三是当夫妻离异之后,作为孩子的亲生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两个极端:一方面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凭孩子破罐子破摔,不少孩子因此成为社会的叛逆者和行为的极端者;另一方面对孩子溺爱,在助长孩子本我意识膨胀的同时让他们在缺少约束和管制的状态下成长,很多孩子因此而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甚至成为心灵的扭曲者,直接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生长¨。。因此,婚外情破坏的不只是家庭与婚姻,还有后代的养育及社会稳定。
(三)导致“性贿赂”和“权色交易”等腐败犯罪行为
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如果放纵或放任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经不起美色考验,生活腐化堕落,就会滑入欲望的深渊,不可避免地诱发“性贿赂”、“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从近几年贪官“落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权钱”交易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权色”交易。极端的婚外情现象还会导致刑事犯罪行为的发生,盘点近年来贪官杀死情妇的犯罪行为,说明极端的婚外情行为还会涉及到人的生命与安全,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色官在贪污国家和人民血汗钱的同时,还在破坏着无数家庭,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更为严重地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婚外情行为毕竟是一种见不得光的行为,即偷情行为。偷偷摸摸而又担惊受怕,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将婚外情所带来的愉悦与刺激大打折扣,回到家以后面对配偶产生愧疚与慌乱,一言~行都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唯恐泄漏秘密,久而久之将直接影响偷情者的情绪、睡眠及工作。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加节制的婚外情、一夜情等行为,还有可能传染性病,直接影响到配偶甚至家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除此而外,如果默认社会上强势群体包二奶、养小三,那么将有越来越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男子找不到配偶,关系到配偶权的公平性问题,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强奸犯,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破解家庭和社会稳定瓶颈的必由之路
重大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形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导致很多不平衡、不和谐等现象。目前,婚外情显然处于“狼来了”的状态。即使在人们觉得婚外情越来越普遍的当下,而对此的憎恨与鄙视却与日俱增,主要是婚外情对婚姻家庭的破坏,对女性和孩子的伤害,还会延伸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婚外情现象,应从教育、制度、政策等整个体系上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破解家庭和社会稳定的瓶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风气。
(一)创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实践
创新就是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创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实践模式,一是要弘扬优秀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抑制婚外情现象的萌芽。传统的家庭美德强调“家和万事兴”,而目前破坏“家和”的罪魁祸首就是婚外情。因此,在婚姻家庭方面,只有树立夫妻平等、相互忠诚、互尽责任、齐心协力等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婚外情的弊端,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从源头上制止“婚外情”的发生。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竖立正确的婚恋观与荣辱观。面对复杂而又多元的非主流文化,应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等能力。对于婚外情这种违背爱情和伦理准则,破坏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畸形恋情,在不侵犯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交给“道德法庭”,由社会各界群众评判,使人们在社会舆论与道德评判中受教育,对婚外情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舆论环境。三是要构建终生学习型社会,提升个人修养,强化个人自律。构建终生学习型社会,学习的内容不单是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而是指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内的能够提升整体素质的综合性知识,如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人文历史、人生哲学等等。通过学习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增强抵抗金钱美色的诱惑。四是积极开展爱家庭、知荣辱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方式。让人们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从内心深处摒弃婚外情的错误思想。
(二)严格落实党纪政纪。培养干部健康的生活情趣
严格党纪政纪,有利于培养领导。部健康的生活情趣。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他们的地位、职务等比一般老己姓高,当他们有了婚外情之后,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比普通人更为恶劣、性质更为严重,对这部分误入歧途的干部官员,应通过加强执行党纪政纪的力度给予坚决处理,以达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三)完善婚姻法律制度,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提供法律保障
“一夫一妻”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最先进的婚姻家庭制度,为男女的婚姻生活提供了安全、健康、合法与自由的空间,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老人安度晚年提供了最适应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应自觉维护与遵守。
任何法律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当前泛滥成灾的婚外情现象,现行的《婚姻法》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对婚外情的惩罚,法律基本处于管不着的状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有必要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修订与严格执行。如果将包二奶定性为重婚罪,按重婚罪判处相应的有期徒刑,不仅可以抑制婚外情的泛滥,还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公正执行;如果从法律视角上将性贿赂像物质贿赂那样定性为受贿罪,有利于控制当前的物质贿赂向色贿赂或性贿赂的转移。
(四)完善监督体制,加大对生活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防止官员生活腐化,只有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扩大公众监督权限,让官员“私生活”置于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加大惩治力度,才能使官员生活腐化问题得到有效抑制。当然,要抑制各个领域的官员生活腐化,不仅要靠体制内的监控,还要借助民间的力量,要对官员特别是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权力过大现象进行研究、改进,使其公权力得以有效制衡。同时,要通过立法等途径,完善举报、检查、处罚等机制,使官员的“私生活”置于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的全程监控之下,一旦发现问题要严厉查处并惩治。打击腐败需要破除“隐私”这一虚假的保护伞。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并非所有私人信息要公开,但涉及官员形象的隐私应予以公开和监督,比如个人婚姻、财产状况、配偶和子女就业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等,纳入组织和群众监督的视野,以约束官员廉洁自律。而对个人爱好、饮食习惯、家庭琐事、生活规律等隐私,则应加以保护。
总之,要将婚外情阻断并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正确分析和面对新时期以来婚姻家庭关系变化了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德治、党纪、政纪、教育、舆论、法治及社会管理机制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管理模式,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婚姻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罗雪挥,李楠.我们的婚姻飘荡在秋千上[J].中国新闻周刊,2008,(3)
[2]黄艾禾,罗雪挥,李楠.当下婚恋观调查:婚外情成头号婚姻杀手[EB/OL].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BJJW200803007.html.2008一01—18
[3]黄名金.95%腐败大案背后有“美色”[EB/OL].http://ww.Ivbs.corn.cn/gb/node2/node802/node327871/node393977/userobjectl5m5491020.html.2009—07—21
[4]周伟,等.透视官德缺失7种现状:部分官员将命运寄托鬼神[EB/OL].http://polities.people.com.cn/GB/1026/12527162.html.2010—08—24
[5]张宇杰.调查:丈夫有小三七成女性选择不离婚[N].广州日报,2010—03—12
[6]张红梅.婚外情的诊治与和谐家庭的构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2008,(6)
[7]我国离婚率正在连年增长婚外情成为主因[EB/OL].http://www.huisou.tom/hot/201I/06/55875.html.2011—06—02
[8]张红梅.婚外情的诊治与和谐家庭的构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
[责任编辑:钟山]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婚外情;和谐社会;和谐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18—04
婚外情是指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异性产生的爱恋之情,包括婚外恋和婚外性,亦称“小三”现象,是一种畸形的恋情,是影响社会和谐及家庭稳定的“蛀虫”。近年来,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对这种既不道德也不合法的“小三”现象的谴责与追究明显弱化,而引发的婚姻瓦解、家庭破裂、腐败乃至刑事犯罪等问题却直接构成了社会不和谐的音符,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婚外情现象,对于加强道德建设,落实政策法规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国民良好的生活作风,共建共享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婚外情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走在前面且成效显著,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针对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的矛盾与问题,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规范和行政管理手段,人们在感受“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同时,不少家庭却在经受“温饱思淫欲”的挑战与考验。因此,当今的婚外情现状与其他社会矛盾一样,亟待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婚外情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跨入了中产或资产阶层的强势中年人,爱情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陷入了婚外情、婚外恋的沼泽,其感情面临的诱惑和婚姻面临的挑战均属史无前例。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婚恋现象研究的著名作家柯云路向记者表示:“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男人没有婚外恋的可能都是少数了。”2007年,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杨晓林一共承接了80桩案件,涉及离婚的案子达到60桩,35—45岁上下的人几乎占了3/4。其中,婚外情成为重要的离婚诱因。曾经好好爱过的60后70后这一代人,当房子、孩子、位子、车子等一切奋斗目标有了眉目之后,面对日渐平淡的感情、家庭和新的诱惑却无所适从,因婚外情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挣扎之中。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然对此没有足够的准备而显得无能为力,值得创新社会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们的重视与反思。
在婚外情泛滥的今天,“落马”的官员大都有一项“生活腐化”的指控。目前,少数干部官员将工作式喝酒、游玩式考察及婚外情当成了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感染于酒桌上的“性文化”与“酒文化”,奉行及时享乐的人生哲学,内在的理想信仰与道德品质总有一天会让位于畸形心态和外在的腐化行为。中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组长、原中纪委常委祁培文2009年7月在东莞作“三纪”教育报告时指出,“在中纪委查处的大案中,95%以上都有女人的问题”。现行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主要负责人巫昌祯教授调查发现,官员腐败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系,被查处的贪官中95%的人有“情妇”。因此,将官员私生活纳入反腐败斗争体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之举。
(二)改革开放以来婚外情现象蔓延的原因分析
1 封建历史文化的影响
婚外情古已有之,并不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在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下,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文化的熏陶下,婚姻与爱情是严重脱节的。因此,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对婚外情现象是持认可与赞成态度,那些背叛或逃离没有自主、缺乏感情的包办式婚姻而追求纯真的爱情,自然就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与支持。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皇帝个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三千及“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影响下,过去的“一夫一妻多妾”的腐朽思想今天又沉渣泛起。因此,当今出现的“一夫一妻多情人”、“小三”和“二奶”等现象,可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中找到其历史渊源。
2 社会开放及时代变迁
婚外情现象之所以在当代社会恣意盛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及文化观念变化有极大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再一次论证了“饱暖思淫欲”的古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交通通讯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方式增多,交往的范围扩大,人员的互动在取得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为婚外情提供了滋生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也是促生“婚外情”的主要原因,西方文化所倡导的性自由、性解放,不少人都想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个性发展寻求自由的空间。此外,当今社会,就业与竞争形势之严峻史无前例,加上某些行业的性别歧视,一些女大学生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消极观念。吉林省妇联在大学校园针对女大学生做“二奶”的现象进行了一次是否反对包“二奶”现象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40%的大学生很支持周末“二奶”的现象。社会转型确实带来了家庭伦理关系的显著变化,人们对原有的家庭道德规范一再被逾越表现出越来越宽容的态度。调查显示,当丈夫不忠时,选择不离婚者达68.2%,比例高达近7成;坚决表示要离婚的仅占26.3%。一个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面对婚姻家庭的非道德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对此麻木不仁,拒绝对婚外情进行道德判断,“道德法庭”在婚外情现象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
3 畸形的攀比心理
人们之所以喜欢婚外情,除了人类原始的冲动之外,也在于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畸形的攀比心理。“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句家喻户晓的玩笑话,却道出了不少人的真实心态。有钱有权人的生活腐化已是公开的“秘密”,当今不少人对各自的“情人”彼此心照不宣,带其参加公共活动,焉然把婚外情当成荣耀、本事和能耐的象征。这种畸形的攀比心理,如果任其在社会或官场上泛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还会损伤党和政府的威信,离散党群关系,打击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甚至会败坏整个中华文化,糜烂整个社会健康的肌体。
4 人性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人都具有动物性的一面,从本性上来说,谁都有博爱、纵欲和出轨的潜质。尽管现实中很多男人因出轨而造成了悲剧,重者家破人亡,轻者妻离子散。然而出轨仍然是某些人戒不掉的瘾,之所以有人容易出轨,有的为了寻求新奇刺激,包括性刺激和情感刺激;有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魅力,自抬身价;有的确实抱有浪漫幻想之心态,幻想一段浪漫的爱情经历,暂时逃离不幸的婚姻;有的人为达到个人经济上或政治上的目的,主动勾引有利于自己的异性,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婚外情人;也有一些人,由于个人的学识和修养不到位,判断能力差,被人利用,误入歧途而成为婚外情的牺牲品。总之,婚外情应该是个人修养不良的结果,平时不注重个人修养,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表现在婚姻关系上就不负责任,追求自我满足。
二、婚外情引发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分析
(一)导致离婚率的提高和家庭破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离婚的增多意味着家庭的不稳, ,家庭不稳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因此,离婚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上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而主因就是婚外情。夫妻是否有感情是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的关键,而婚外情的出现,不仅直接破坏了夫妻感情,伤害配偶,甚至直接导致家庭破裂。
(二)影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
因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婚外情处在隐性状态时,夫妻之间的冷漠、疏远、互不信任等会使孩子变得烦躁、郁闷、冷酷、自私。同时,家庭失和而导致的摩擦和矛盾往往成为孩子厌学、逃学、打架斗殴等错误行为的主要原因。二是当婚外情处于显性状态时,夫妻之间因闹离婚而家无宁日,不仅对孩子的身心直接构成伤害,而且对孩子今后的行为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很多孩子走上邪路往往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三是当夫妻离异之后,作为孩子的亲生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两个极端:一方面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凭孩子破罐子破摔,不少孩子因此成为社会的叛逆者和行为的极端者;另一方面对孩子溺爱,在助长孩子本我意识膨胀的同时让他们在缺少约束和管制的状态下成长,很多孩子因此而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甚至成为心灵的扭曲者,直接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畸形生长¨。。因此,婚外情破坏的不只是家庭与婚姻,还有后代的养育及社会稳定。
(三)导致“性贿赂”和“权色交易”等腐败犯罪行为
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如果放纵或放任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经不起美色考验,生活腐化堕落,就会滑入欲望的深渊,不可避免地诱发“性贿赂”、“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从近几年贪官“落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权钱”交易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权色”交易。极端的婚外情现象还会导致刑事犯罪行为的发生,盘点近年来贪官杀死情妇的犯罪行为,说明极端的婚外情行为还会涉及到人的生命与安全,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色官在贪污国家和人民血汗钱的同时,还在破坏着无数家庭,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更为严重地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婚外情行为毕竟是一种见不得光的行为,即偷情行为。偷偷摸摸而又担惊受怕,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将婚外情所带来的愉悦与刺激大打折扣,回到家以后面对配偶产生愧疚与慌乱,一言~行都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唯恐泄漏秘密,久而久之将直接影响偷情者的情绪、睡眠及工作。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加节制的婚外情、一夜情等行为,还有可能传染性病,直接影响到配偶甚至家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除此而外,如果默认社会上强势群体包二奶、养小三,那么将有越来越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男子找不到配偶,关系到配偶权的公平性问题,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强奸犯,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破解家庭和社会稳定瓶颈的必由之路
重大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形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导致很多不平衡、不和谐等现象。目前,婚外情显然处于“狼来了”的状态。即使在人们觉得婚外情越来越普遍的当下,而对此的憎恨与鄙视却与日俱增,主要是婚外情对婚姻家庭的破坏,对女性和孩子的伤害,还会延伸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婚外情现象,应从教育、制度、政策等整个体系上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破解家庭和社会稳定的瓶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风气。
(一)创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实践
创新就是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创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实践模式,一是要弘扬优秀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抑制婚外情现象的萌芽。传统的家庭美德强调“家和万事兴”,而目前破坏“家和”的罪魁祸首就是婚外情。因此,在婚姻家庭方面,只有树立夫妻平等、相互忠诚、互尽责任、齐心协力等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人们从本质上认识婚外情的弊端,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从源头上制止“婚外情”的发生。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竖立正确的婚恋观与荣辱观。面对复杂而又多元的非主流文化,应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等能力。对于婚外情这种违背爱情和伦理准则,破坏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畸形恋情,在不侵犯当事人隐私的前提下,交给“道德法庭”,由社会各界群众评判,使人们在社会舆论与道德评判中受教育,对婚外情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舆论环境。三是要构建终生学习型社会,提升个人修养,强化个人自律。构建终生学习型社会,学习的内容不单是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而是指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内的能够提升整体素质的综合性知识,如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人文历史、人生哲学等等。通过学习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增强抵抗金钱美色的诱惑。四是积极开展爱家庭、知荣辱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方式。让人们在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从内心深处摒弃婚外情的错误思想。
(二)严格落实党纪政纪。培养干部健康的生活情趣
严格党纪政纪,有利于培养领导。部健康的生活情趣。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他们的地位、职务等比一般老己姓高,当他们有了婚外情之后,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比普通人更为恶劣、性质更为严重,对这部分误入歧途的干部官员,应通过加强执行党纪政纪的力度给予坚决处理,以达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三)完善婚姻法律制度,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提供法律保障
“一夫一妻”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最先进的婚姻家庭制度,为男女的婚姻生活提供了安全、健康、合法与自由的空间,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老人安度晚年提供了最适应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应自觉维护与遵守。
任何法律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当前泛滥成灾的婚外情现象,现行的《婚姻法》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对婚外情的惩罚,法律基本处于管不着的状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有必要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修订与严格执行。如果将包二奶定性为重婚罪,按重婚罪判处相应的有期徒刑,不仅可以抑制婚外情的泛滥,还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公正执行;如果从法律视角上将性贿赂像物质贿赂那样定性为受贿罪,有利于控制当前的物质贿赂向色贿赂或性贿赂的转移。
(四)完善监督体制,加大对生活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防止官员生活腐化,只有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扩大公众监督权限,让官员“私生活”置于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加大惩治力度,才能使官员生活腐化问题得到有效抑制。当然,要抑制各个领域的官员生活腐化,不仅要靠体制内的监控,还要借助民间的力量,要对官员特别是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权力过大现象进行研究、改进,使其公权力得以有效制衡。同时,要通过立法等途径,完善举报、检查、处罚等机制,使官员的“私生活”置于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的全程监控之下,一旦发现问题要严厉查处并惩治。打击腐败需要破除“隐私”这一虚假的保护伞。官员作为公权人物,并非所有私人信息要公开,但涉及官员形象的隐私应予以公开和监督,比如个人婚姻、财产状况、配偶和子女就业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等,纳入组织和群众监督的视野,以约束官员廉洁自律。而对个人爱好、饮食习惯、家庭琐事、生活规律等隐私,则应加以保护。
总之,要将婚外情阻断并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正确分析和面对新时期以来婚姻家庭关系变化了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德治、党纪、政纪、教育、舆论、法治及社会管理机制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管理模式,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营造出有利于婚姻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罗雪挥,李楠.我们的婚姻飘荡在秋千上[J].中国新闻周刊,2008,(3)
[2]黄艾禾,罗雪挥,李楠.当下婚恋观调查:婚外情成头号婚姻杀手[EB/OL].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BJJW200803007.html.2008一01—18
[3]黄名金.95%腐败大案背后有“美色”[EB/OL].http://ww.Ivbs.corn.cn/gb/node2/node802/node327871/node393977/userobjectl5m5491020.html.2009—07—21
[4]周伟,等.透视官德缺失7种现状:部分官员将命运寄托鬼神[EB/OL].http://polities.people.com.cn/GB/1026/12527162.html.2010—08—24
[5]张宇杰.调查:丈夫有小三七成女性选择不离婚[N].广州日报,2010—03—12
[6]张红梅.婚外情的诊治与和谐家庭的构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2008,(6)
[7]我国离婚率正在连年增长婚外情成为主因[EB/OL].http://www.huisou.tom/hot/201I/06/55875.html.2011—06—02
[8]张红梅.婚外情的诊治与和谐家庭的构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
[责任编辑: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