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样式

我国现行财政改革和政策实践探析(下)

  3. 市场经济下财务政策运用技能日臻成熟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缩短阴影,而且呈现了“大落”之后的急转,经济增添率快速进步,高出11%。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的深条理布局性抵牾越发凸现、更为伟大:一方面经济增添势头强劲,另一方面产能过剩抵牾厉害;一方面牢靠资产投资需求增添过快,另一方面斲丧需求增添乏力;一方面经济增添速率明显回升,另一方面赋闲率继承攀升、教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众处事供应不敷题目更为突出。2005年中央按照对宏观经济形势变革的判定,抉择竣事起劲财务政策,转而实验妥当财务政策。财务政策取向由以刺激经济清醒为主转向以支持经济布局调解、促进经济成长方法转变为主转变。当局越发注重支持收入分派、社会保障等社会制度的改良,财务越发注重增进用于教诲和民众卫生等民众处事和民众产物方面的投入,从而为市场主体和经济成长缔造精采公正的政策情形。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债危急慢慢演变为环球金融危急。受其影响我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l0月与11月份更呈现了负增添。为此,国务院总理坚决抉择再次启动新一轮起劲财务政策。这一抉择实属艰巨,面对的形势更为伟大和严厉。

  起首,从外部情形看,我国从21世纪初插手WTO以来,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经济成长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家国度,而且以制造业为主,局限庞大但多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环球性金融危急发作敏捷转达到了实体经济层面,并演化为环球性产能过剩的危急,致使我海外贸出口被迫大幅度减弱,“外需刺激型”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添模式难觉得继。其次,从内部情形看,自上个世纪90 年月末期我国转向需求不敷经济以来,民间投资与民间斲丧一向未能有用启动,住民斲丧对经济成长的拉动一向单薄。另外,越发值得留意的是,上一轮一连7 年实验的扩张性财务政策,已经蕴蓄了大量当局综合债务,再次启动扩张性财务政策有也许进一步放大财务风险和民众风险。

  尽量云云,在外需拉举措用严峻削弱的环境下,启动内需也只能成为中国走出危急的独一途径。2008年下半年我国当局启动了新一轮起劲财务政策,以加大民生工程建树、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财富进级为突出重点,在拉动企业投资、启动住民斲丧上下大力大举气。政策器材运用上,既有进步小我私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值税转型、两税合一等布局性减税法子,也有大力大举投资保障性住房建树、增进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实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促进农村斲丧等支出布置,可谓是减税、增支两翼并举,险些把全部扩张性本领都用上了。颠末近3年的宏观调控,今朝我国经济形势明明好转。高培勇是这样形容新一轮起劲财务政策的:“2008年新一轮起劲财务政策的运用做到了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革跬步不离,亦步亦趋,主动起劲、相机调解”。这足以表现出我国财务政策运用技能已经日臻成熟。

  三、市场经济前提下我国财务政策演进的首要特点

  从上述我们对我国财务政策实践过程回首中可以看出,我国财务政策在实践中颠末重复调解、不绝探索,相机决定手段明显进步、调控器材慢慢多样化、调控方法有用性慢慢加强,取得了很多明显成绩,极大地富厚了财务政策调控理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是,财务政策从偏重运用财务支出调控经济总量的需求打点,慢慢转向了越发偏重运用税收、支出并举的方法调解经济布局的供应打点。二是,财务政策的实验与经济体制改良、财务体制改良彼此浸染、彼此推进。

  1. 财务政策由偏重需求打点向偏重供应打点转型

  需求打点政策指的是那些可以或许使总需求产生变换的政策,供应打点政策指的是那些可以或许使总供应产生变换政策。从理论上说,供应打点与需求打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差异的:起首,需求打点政策针对的是斲丧者,而供应打点政策针对的是出产者。其次,需求打点政策使得价值程度同偏向变换,供应打点政策使得价值程度反偏向变换。即在经济处于阑珊时期,假如回收扩张性需求打点政策,会使价值程度跟着总需求的增进而上升。而假如扩张性回收供应打点政策,跟着供应增进,价值程度一样平常会降落,这时总需求量就会跟着价值的降落而增进,于是平衡产出上升,就业增进。最后,需求打点政策首要调理购置者的购置力,而供应打点政策首要调理出产者的起劲性。其它,需求打点涉及的是需求总量,难以触动社会层间的收入分派布局,需求打点政策的总量特性较强;而供应打点政策恰好是以鼓励出产者起劲性,调理出产者面对的鼓励前提为政策浸染重心,可以或许综合运用税收等政策器材,从总量和布局上对收入分派做出调理的布局性调控,因而供应打点政策的布局性调控特性更明明(刘伟,2010[13)。

  详细地作为当局调控经济两大本领之一,财务政策是偏重用于需求打点,照旧偏重用于供应打点,要依据差异时期的前提和当局的政策方针而定。一样平常来说,当经济总量失衡偏向明晰,财务政策更偏重于需求打点,而当经济总量失衡偏向不明晰、不不变,政策总量效应低落的环境下,财务政策就应该转向偏重施展供应打点成果。

  2003年前我国经济总量失衡的偏向是明晰的。无论是1998年之前大都年份,可能示意为欠缺,可能示意为通胀的需求大于供应的总量失衡,照旧1998-2002年时代示意为明显欠景气的求小于供应的总量失衡,尽量偏向差异,但明晰。由此需求打点总量政策的偏向也是明晰的,大附崆总量上的缩短,大附崆总量上的扩张,调控结果较为明显。如1993-1996年时代,,当局实验缩短性财务政策,重点放在了节制社会供应总量、管理通货膨胀上,对1996年我国经济乐成实现“软着陆”起到了重要浸染。1998-2002年时代为应对需求相对不敷,当局转而实验以增发国债刊行、扩大财务支出局限为首要内容的起劲财务政策,一连7 年扩张社会总需求,对付2003年我国经济乐成走出通货缩短阴影功不行没。

  然而到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增添中,总量失衡行为偏向变得不明晰、不不变了,布局失衡抵牾却变得更突出、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