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夫妻不成功,就努力做成功的父母吧
离婚了,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他们不会怪父母,只会怪自己。就像前文里的艳艳,跳楼前她给妈妈留下了一封遗书:“妈妈,刚才你骂我我真的好伤心啊,都怪我不懂事,我知道我不该私自给爸爸打电话,虽然我真的很想他,但是我不该热(惹)你生气。妈妈我错了,原谅我好吗?直(自)从你和爸爸离婚以后,我们就老搬家,老实说,我害怕搬家了,我害怕学校里都是陌生人,更害怕看不到认识的人啊。我希望下辈子你和爸爸不要再离婚了,我们也不要再搬家了,求你了……”这是一个幼小的生命留在人间最后的信息。
2015年6月10日,国家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2014年全国有1306.7万对夫妻结婚,363.7万对离婚,相当于平均3对新结合的夫妻中就有1对分道扬镳。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双双无辜、失望、渴望爱的眼睛。有的父母在离婚过程中,争执不休对簿公堂,互相揭露,很多时候甚至夫妻双方的亲戚都加入战斗中,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都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看到这么难看的父母,内在的自卑不可避免地被诱发出来。有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孤僻、不合群,有些孩子则出现较强的攻击性,内心充满了对父母、对自己的厌恶。不少孩子在父母吵架之后都产生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孩子因为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对待亲情也非常淡漠,从来不会在大人面前撒娇、任性,永远都是一副乖巧懂事的样子。同一件事情别人看到的都是阳光积极的一面,而父母吵架离异的孩子却总想着会出现哪些负面的结果,甚至不敢尝试任何新鲜事物,由于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他们缺乏安全感,不相信爱情,也很难对异性产生信任,甚至对婚姻充满恐惧。即使结了婚,在婚姻生活中也不会感到幸福,他们不懂得如何将婚姻经营好,更不懂如何与另一半相處。最终,他们的下一代不是在争吵中度过童年就是在淡漠中学会成长。
据对1000个离异家庭子女的统计,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他们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内疚、自卑、意志消沉、心事重重、过度的恐惧和担心、多疑和寂寞。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克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伤身心。”
如果离婚不可避免,最需要做的也许不是争执谁对谁错,不是在财产分割上斤斤计较,而是如何保护好暴风雨中的孩子,把对他们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办法当然有很多,暂时的隐瞒是一种,让孩子早日明白真相也是一种,但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让孩子明白,离婚前后的父母,仍旧是爱着孩子的父母,婚离了,家散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心,还在。
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研究发现,当孩子听见吼叫、怒骂声时,他们的压力激素就会飙升。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感觉到了空气中紧张的气氛却又不知道为什么时就会感到不知所措。
及时向孩子解释原因。孩子永远无法理解两个他最亲近的人为什么会恶语相向,如果父母不小心在孩子面前爆发了争吵,应该向孩子说明争吵的原因,让孩子清楚爸爸妈妈的争吵不关他的事情。
勇于承认错误。吵架后及时道歉是要告诉孩子,吵架是不对的,爸爸妈妈做了错误的事情所以要向孩子道歉,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宽容心。
父母离婚不要让孩子来做决定。离婚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不要让孩子来替父母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向孩子告诉父母离婚的原因时,不要在孩子面前攻击配偶,这样会减少孩子对另一方的憎恨或发生冲突和矛盾。
父母永远会像过去一样爱他/她。告诉孩子,父母离婚只是不再做夫妻,但离婚后的父母仍然是他/她的父母,这种关系是永远不变的,作为父母,永远会像过去一样爱他/她;监护和抚养孩子的一方,要给另一方探视孩子或与孩子交往的完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