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下监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摘 要]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行政许可审批及行政执法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该工作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气象的特点,
,以及执法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和对象众多,从而带来了管理的难度,因此,建立相关信息的监管系统显得迫在眉睫。在文章中,笔者主要从气象行政的相关内涵入手分析,阐述气象行政和气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关系、涉及的对象,以及对行政机构的责任制实现方式进行探讨;这些对象与关系为监管系统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因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监管系统设计和实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气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气象事业日新月异,气象行政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不仅仅是研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而涉足国家各个领域。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安全气象的服务和管理已是气象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气象行政许可和气象行政执法就是气象行政在社会中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气象行政的内容越多,内涵越丰富,对气象行政的管理要求的就越高。本文就是从加强气象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的监控管理的角度入手,把气象行政业务作为一个综合气象服务体系系统来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目的是提高气象行政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率 。
一、气象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行政执法权, 作为气象行政执法主体机关,如何搞好气象在社会中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这是关系到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及时、准确地为社会提供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 北京婚外情调查,保护气候资源和为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服务的大事;搞好气象行政许可工作,服务好企事业,可促进和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强气象行政管理、加强气象行政许可和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搞好气象依法行政,就要理解气象行政和气象执法的关系。气象行政执法与气象行政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气象行政执法是指气象主管机构依气象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法对相对人实施处理权、许可保障权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为实现公平利益,气象部门同时要加强其自身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加强气象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等方面的廉政风险控制。从另一方面论,气象行政执法目的及气象行政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把握,第一,把握气象行政与气象行政执法权之间的关系,气象行政作为气象行政执法重要的条件与动力,没有气象行政执法权,气象事业的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都无法得到实现。第二,气象行政执法权指的是相关人员或者机构在履行气象行政任务时,所具有的资格和权能,该权能所针对的对象是社会管理工作,这便是气象行政管理任务。第三,把握气象行政执法相对人与气象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气象管理过程中,气象行政执法问题主要针对的是气象管理对象与气象行政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气象管理对象是复杂的。第四,把握气象管理目标与行政执法目的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气象管理目标较为单纯,但是气象行政执法的过程则具有双重属性,一是效率问题,二是公平问题,在气象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这两点,意识到气象行政执法不只是为了维护气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保障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公平。要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理解气象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和意义,对构建和设计监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很重要的 。
二、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
气象行政主管机构要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对气象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梳理对象是相关部门执法时的法律依据,以及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同时就责任的承担也要进行分解和划定;第二,利用相应的执法依据,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对执法职权进行分解,可从两个方向对执法职权进行分解,分别为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第三,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在分解职权的基础上,各个气象主管机构可以要求下属机构以及执法岗位人员的具体责任,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对一些违法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追究,要做到职权和责任相互统一。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气象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信息监管进行设计与实现,使得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更好推行。
三、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信息监管系统的设计
由上文可知,气象行政执法与气象行政审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不管是气象行政审批还是行政执法都涉及到各种行政对象和行政服务用户,要触碰和牵涉到各种利益体,因此,为实现公平、公正,应将气象行政法律法规依据、气象行政许可项目、申请条件、程序、时限、收费依据、行政规范文表等项内容及廉政风险点等要素设为信息监管系统主要数据因子。监管系统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相关数据,该数据涉及的范围较为广大,有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业务数据管理、气象行政执法事项数据管理以及气象社会管理数据等等,同时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数据,其他数据则涉及到了相关气象部门在处理行政许可时的受理情况,同时还有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人员情况以及相关机构颁布的地方规范等等。
(一)系统总体设计
该系统包括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和行政执法系统。其中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包含三个模块:行政审批系统模块,部署于内网,供内部审批人员使用;网上申报系统模块,部署于外网,面向社会公众,供各级单位及个人在线申报及查询相关信息;信息发布系统模块,部署于外网,用于向社会公示审批结果等公示信息。行政执法系统做为行政审批系统的子系统,部署于内网。
(二)系统功能设计
整个系统依照“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外网发布”的原则,审批事项通过互联网或市局受理平台受理审批事项,系统将相关信息发送至内网行政审批系统,并由相关工作人员受理办结,办理结果由系统发送至信息发布系统,面向社会公示。办理期间涉及执法事项的,则审批系统在事项办结前将事项发送至行政执法系统,在执法人员执行完成后,将执行结果录入执法系统并发送到审批系统,审批系统在收到执行结果信息后,将事项办结并发送到信息发布系统并向社会公示。气象行政审批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市级公共行政服务平台对接,并纳入市电子监察系统监管,消除了信息孤岛,与市级行政审批系统形成了一个整体,有效地避免了纳入市级行政审批系统的相关事项二次录入的问题,提高了审批人员的办事效率。
(三)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asp.net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采用开放式的平台架构体系,易于实现与市级公共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的衔接;系统功能扩充简便,能够方便对原有的系统进行扩展,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搭建所需要的功能。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及用户接口层,将显示数据和实际的存储区域隔离,保证了业务的独立性,提高了可重用性,各层可以单独开发,单独测试;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迁移,如更换数据库类型,只需要修改数据访问层,不会影响到业务逻辑层及用户接口层。
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通过共享SQL和多线索服务器体系结构。减少了资源占用,并增强了能力,使之在低档软硬件平台上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
(四)功能实现
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单元来实现的,依次为数据显示单元、数据录入单元、数据查询统计等等。在这个平台上,行政服务用户可直接申报和查到审批事项进度情况;可查到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执行情况;纪委部门也可实时查到廉政风险点关键环节运行情况,实现依法行政和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体系。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气象行政以及气象行政执法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并针对气象行政以及气象行政执法的重要特性,设计相关的监管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可靠性与运行可行性进行探讨,主要探讨的是监管系统的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功能实现等等,希望能够对今后气象行政、气象行政执法的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婷婷,谭华,张玉莲.长江委行政许可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人民长江,2006(06).
[2]黄涛,孙晓玲.现代企业中的信息管理[J].情报科技,2006(12).
[3]赵海军,栾帅.初探RFID在军队院校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24).
[4]秦必瑜.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5]田晓芳,袁志芳,李桂宝.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9).
[6]唐晶.关于泰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06).
[7]王松.学籍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3).
[8]莫尧尧.基于NET三成架构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0).
[作者简介]于尚友(1958—),男,本溪市气象局业务法规处,工程师,从事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胡新征(1978—),男,本溪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工程师,从事网络管理工作。
[关键词]气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气象事业日新月异,气象行政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不仅仅是研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而涉足国家各个领域。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安全气象的服务和管理已是气象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气象行政许可和气象行政执法就是气象行政在社会中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气象行政的内容越多,内涵越丰富,对气象行政的管理要求的就越高。本文就是从加强气象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的监控管理的角度入手,把气象行政业务作为一个综合气象服务体系系统来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目的是提高气象行政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率 。
一、气象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行政执法权, 作为气象行政执法主体机关,如何搞好气象在社会中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这是关系到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及时、准确地为社会提供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 北京婚外情调查,保护气候资源和为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服务的大事;搞好气象行政许可工作,服务好企事业,可促进和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强气象行政管理、加强气象行政许可和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搞好气象依法行政,就要理解气象行政和气象执法的关系。气象行政执法与气象行政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气象行政执法是指气象主管机构依气象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法对相对人实施处理权、许可保障权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为实现公平利益,气象部门同时要加强其自身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加强气象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等方面的廉政风险控制。从另一方面论,气象行政执法目的及气象行政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把握,第一,把握气象行政与气象行政执法权之间的关系,气象行政作为气象行政执法重要的条件与动力,没有气象行政执法权,气象事业的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都无法得到实现。第二,气象行政执法权指的是相关人员或者机构在履行气象行政任务时,所具有的资格和权能,该权能所针对的对象是社会管理工作,这便是气象行政管理任务。第三,把握气象行政执法相对人与气象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气象管理过程中,气象行政执法问题主要针对的是气象管理对象与气象行政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气象管理对象是复杂的。第四,把握气象管理目标与行政执法目的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气象管理目标较为单纯,但是气象行政执法的过程则具有双重属性,一是效率问题,二是公平问题,在气象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这两点,意识到气象行政执法不只是为了维护气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保障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公平。要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理解气象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和意义,对构建和设计监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很重要的 。
二、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
气象行政主管机构要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对气象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梳理对象是相关部门执法时的法律依据,以及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同时就责任的承担也要进行分解和划定;第二,利用相应的执法依据,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对执法职权进行分解,可从两个方向对执法职权进行分解,分别为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第三,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在分解职权的基础上,各个气象主管机构可以要求下属机构以及执法岗位人员的具体责任,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对一些违法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追究,要做到职权和责任相互统一。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气象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信息监管进行设计与实现,使得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更好推行。
三、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信息监管系统的设计
由上文可知,气象行政执法与气象行政审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不管是气象行政审批还是行政执法都涉及到各种行政对象和行政服务用户,要触碰和牵涉到各种利益体,因此,为实现公平、公正,应将气象行政法律法规依据、气象行政许可项目、申请条件、程序、时限、收费依据、行政规范文表等项内容及廉政风险点等要素设为信息监管系统主要数据因子。监管系统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相关数据,该数据涉及的范围较为广大,有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业务数据管理、气象行政执法事项数据管理以及气象社会管理数据等等,同时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数据,其他数据则涉及到了相关气象部门在处理行政许可时的受理情况,同时还有部门法制工作机构人员情况以及相关机构颁布的地方规范等等。
(一)系统总体设计
该系统包括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和行政执法系统。其中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包含三个模块:行政审批系统模块,部署于内网,供内部审批人员使用;网上申报系统模块,部署于外网,面向社会公众,供各级单位及个人在线申报及查询相关信息;信息发布系统模块,部署于外网,用于向社会公示审批结果等公示信息。行政执法系统做为行政审批系统的子系统,部署于内网。
(二)系统功能设计
整个系统依照“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外网发布”的原则,审批事项通过互联网或市局受理平台受理审批事项,系统将相关信息发送至内网行政审批系统,并由相关工作人员受理办结,办理结果由系统发送至信息发布系统,面向社会公示。办理期间涉及执法事项的,则审批系统在事项办结前将事项发送至行政执法系统,在执法人员执行完成后,将执行结果录入执法系统并发送到审批系统,审批系统在收到执行结果信息后,将事项办结并发送到信息发布系统并向社会公示。气象行政审批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市级公共行政服务平台对接,并纳入市电子监察系统监管,消除了信息孤岛,与市级行政审批系统形成了一个整体,有效地避免了纳入市级行政审批系统的相关事项二次录入的问题,提高了审批人员的办事效率。
(三)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asp.net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采用开放式的平台架构体系,易于实现与市级公共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的衔接;系统功能扩充简便,能够方便对原有的系统进行扩展,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搭建所需要的功能。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及用户接口层,将显示数据和实际的存储区域隔离,保证了业务的独立性,提高了可重用性,各层可以单独开发,单独测试;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迁移,如更换数据库类型,只需要修改数据访问层,不会影响到业务逻辑层及用户接口层。
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通过共享SQL和多线索服务器体系结构。减少了资源占用,并增强了能力,使之在低档软硬件平台上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
(四)功能实现
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单元来实现的,依次为数据显示单元、数据录入单元、数据查询统计等等。在这个平台上,行政服务用户可直接申报和查到审批事项进度情况;可查到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执行情况;纪委部门也可实时查到廉政风险点关键环节运行情况,实现依法行政和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体系。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气象行政以及气象行政执法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并针对气象行政以及气象行政执法的重要特性,设计相关的监管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可靠性与运行可行性进行探讨,主要探讨的是监管系统的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功能实现等等,希望能够对今后气象行政、气象行政执法的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婷婷,谭华,张玉莲.长江委行政许可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人民长江,2006(06).
[2]黄涛,孙晓玲.现代企业中的信息管理[J].情报科技,2006(12).
[3]赵海军,栾帅.初探RFID在军队院校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24).
[4]秦必瑜.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5]田晓芳,袁志芳,李桂宝.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9).
[6]唐晶.关于泰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06).
[7]王松.学籍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23).
[8]莫尧尧.基于NET三成架构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0).
[作者简介]于尚友(1958—),男,本溪市气象局业务法规处,工程师,从事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胡新征(1978—),男,本溪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工程师,从事网络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