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父子的婚姻观
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是晋代著名书法家,两人并称“书圣”。王羲之的婚姻,后人耳熟能详:郗太尉派人到王府选女婿,王羲之的弟兄们得到消息,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能够被选中;唯独王羲之袒腹露脐,东床仰卧无动于衷。郗太尉听到汇报,当即拍板把他选为东床快婿,一度被传为美谈。
王羲之的妻子即郗太尉的女儿,也就是郗道茂的亲姑姑。郗道茂与王献之从小青梅竹马,相识相知。郗道茂到了婚嫁年龄,王献之赶紧央求父亲去求亲。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献之向郗家提亲,还亲笔写了一封求亲书信:“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 ,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大意为:你家女孩有没有中意的对象?如果没有,就和我家小郎结婚,那是再好不过了,希望你考虑一下。
王献之与郗道茂成婚不久,王羲之和郗昙先后离世。少年夫妻情真意重,相互扶持,共济患难。之后郗道茂与王献之生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然而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抛弃驸马要求父皇把自己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先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并许诺一生荣华富贵。
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但皇命不可违,进退两难之间他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犹豫良久,只得忍痛休了郗道茂。这桩政治婚姻,给王献之带来莫大的好处,仕途一路飙升,曾做到中书令,地位仅次于宰相。
郗道茂的父亲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据《晋书》载,王献之离婚后曾写信给郗道茂,记载内容如下:“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桃叶渡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
王献之41岁时,才和新安公主有了一个女儿,取名神爱。王献之得女不久,又娶了一位年少的妓女桃叶为妾,桃叶未生养。王献之43岁时患疾而终,奄奄一息之际,心存愧疚,做法的道士问他有何憾事?他长叹道:“没什么别的事情,只是后悔与郗道茂离婚。”
王羲之在婚姻问题上不卑不亢,豁达大度,长相厮守,感情如一,不恋浮华,不贪富贵。而王献之对感情则有些患得患失拖泥带水,最后干脆抛弃糟糠,结交权贵,前倨后恭,游戏人生,落得郁郁寡欢的下场。
王羲之与王献之虽为父子,同为书圣,但人格有别,道德各异,父子二人的婚姻观迥然不同,命运也不尽相同。
王羲之的妻子即郗太尉的女儿,也就是郗道茂的亲姑姑。郗道茂与王献之从小青梅竹马,相识相知。郗道茂到了婚嫁年龄,王献之赶紧央求父亲去求亲。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献之向郗家提亲,还亲笔写了一封求亲书信:“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 ,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大意为:你家女孩有没有中意的对象?如果没有,就和我家小郎结婚,那是再好不过了,希望你考虑一下。
王献之与郗道茂成婚不久,王羲之和郗昙先后离世。少年夫妻情真意重,相互扶持,共济患难。之后郗道茂与王献之生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然而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抛弃驸马要求父皇把自己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先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并许诺一生荣华富贵。
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但皇命不可违,进退两难之间他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犹豫良久,只得忍痛休了郗道茂。这桩政治婚姻,给王献之带来莫大的好处,仕途一路飙升,曾做到中书令,地位仅次于宰相。
郗道茂的父亲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据《晋书》载,王献之离婚后曾写信给郗道茂,记载内容如下:“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桃叶渡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
王献之41岁时,才和新安公主有了一个女儿,取名神爱。王献之得女不久,又娶了一位年少的妓女桃叶为妾,桃叶未生养。王献之43岁时患疾而终,奄奄一息之际,心存愧疚,做法的道士问他有何憾事?他长叹道:“没什么别的事情,只是后悔与郗道茂离婚。”
王羲之在婚姻问题上不卑不亢,豁达大度,长相厮守,感情如一,不恋浮华,不贪富贵。而王献之对感情则有些患得患失拖泥带水,最后干脆抛弃糟糠,结交权贵,前倨后恭,游戏人生,落得郁郁寡欢的下场。
王羲之与王献之虽为父子,同为书圣,但人格有别,道德各异,父子二人的婚姻观迥然不同,命运也不尽相同。
